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深度小说网 > 其他类型 > 红楼:穿成贾环的我成了贾府顶梁柱贾环林黛玉全文免费

红楼:穿成贾环的我成了贾府顶梁柱贾环林黛玉全文免费

红楼小郎君 著

其他类型连载

因贾府有公共的大食堂,府中人的饭菜每日都是小丫鬟从大食堂取的,当然有些院子中也有小食堂,菊香院就有一个,只是有时贾环嫌费事,仍让彩云取大食堂取饭。贾环和贾琏二人一起出了菊香院,因是贾环做东,所以贾环早早就让赵国基套好马车候着了。贾琏带贾环到了他平日里常来的一家酒楼,贾琏知道贾环去年分红得了两万多两银子,也不跟贾环客气,便点了一桌子好菜,然后又叫了一小坛子大乾天酿。这酒楼中一小坛天酿大约是二斤的样子,却要价三十两银子,整整多了三分之一,由此可见这酒火到了何种程度。贾环穿越以来也是第一次在这种高档的酒楼吃饭,这雅间环境又好,在二楼靠窗的位置,视野也好,还有就是有些饿了,不由食欲大增。不一会,一盘盘菜就开始端上来了,二人便开始推杯换盏,吃...

主角:贾环林黛玉   更新:2025-01-21 15:02:00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男女主角分别是贾环林黛玉的其他类型小说《红楼:穿成贾环的我成了贾府顶梁柱贾环林黛玉全文免费》,由网络作家“红楼小郎君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因贾府有公共的大食堂,府中人的饭菜每日都是小丫鬟从大食堂取的,当然有些院子中也有小食堂,菊香院就有一个,只是有时贾环嫌费事,仍让彩云取大食堂取饭。贾环和贾琏二人一起出了菊香院,因是贾环做东,所以贾环早早就让赵国基套好马车候着了。贾琏带贾环到了他平日里常来的一家酒楼,贾琏知道贾环去年分红得了两万多两银子,也不跟贾环客气,便点了一桌子好菜,然后又叫了一小坛子大乾天酿。这酒楼中一小坛天酿大约是二斤的样子,却要价三十两银子,整整多了三分之一,由此可见这酒火到了何种程度。贾环穿越以来也是第一次在这种高档的酒楼吃饭,这雅间环境又好,在二楼靠窗的位置,视野也好,还有就是有些饿了,不由食欲大增。不一会,一盘盘菜就开始端上来了,二人便开始推杯换盏,吃...

《红楼:穿成贾环的我成了贾府顶梁柱贾环林黛玉全文免费》精彩片段


因贾府有公共的大食堂,府中人的饭菜每日都是小丫鬟从大食堂取的,当然有些院子中也有小食堂,菊香院就有一个,只是有时贾环嫌费事,仍让彩云取大食堂取饭。

贾环和贾琏二人一起出了菊香院,因是贾环做东,所以贾环早早就让赵国基套好马车候着了。

贾琏带贾环到了他平日里常来的一家酒楼,贾琏知道贾环去年分红得了两万多两银子,也不跟贾环客气,便点了一桌子好菜,然后又叫了一小坛子大乾天酿。

这酒楼中一小坛天酿大约是二斤的样子,却要价三十两银子,整整多了三分之一,由此可见这酒火到了何种程度。

贾环穿越以来也是第一次在这种高档的酒楼吃饭,这雅间环境又好,在二楼靠窗的位置,视野也好,还有就是有些饿了,不由食欲大增。

不一会,一盘盘菜就开始端上来了,二人便开始推杯换盏,吃喝起来。

贾环是走科考路子的,本来与贾琏不是一路人,但贾环应该本身是二十一世纪的灵魂,待人处世的感觉让贾琏很是喜欢,所以二人渐渐就成了无话不聊的朋友了。

这一顿酒二人一直喝到快傍晚末时,也就是下午三点左右,方才罢休,期间二人一坛子就喝完了,贾琏又叫了一坛子,这顿饭花了贾环快一百两银子,当真是奢侈了。

出了酒楼,赵国基忙赶着马车过来了,将二人扶上马车便回了荣国府。

彩云见贾环喝的醉醺醺的,忙给贾环宽衣解带,把身上擦洗一番,贾环便倒头睡了。

贾环这一觉睡到第二天的中午才醒,这是他穿越来头一次睡这么久。

贾环计划等踏青回来后就开始认真准备院试,虽说县试案首是必点秀才的,但学习如同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,科举之路还是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。

大后天放榜,贾环打算今明两天将出去游玩的准备工作都做好。

这个时代已经有帐篷了,只是不像穿越前都用来野外露营用的,但效果大同小异。

贾环让赵国基在城里寻了两顶帐篷,又备了些柳枝,准用来串羊肉串,又让彩云备了些小薄饼,一些小葱段,想着像前世淄博烧烤那样,一夹一拽,一口小酒,那滋味,想想都美滋滋。

还有炉子,桌子,水壶等等,皆是让彩云暗暗备下了。

贾环感觉准备差不多了,只有肉类和蔬菜因保鲜问题还没有买。

想着也该去跟宝钗和迎春说下,至于惜春,就看她每次来菊香院都想彩云带她出去玩,这种事,估计高兴都来不及。

贾环从梨香院边上的角门进了大观园,过了一个小桥便是蘅芜院,如今正是春天,园子里一片柳暗花明,生机勃勃的景象,真像是一方优雅宁静的小天地,贾环都有些羡慕宝玉了。

贾环敲了蘅芜苑的门,开门的是莺儿,莺儿见是贾环,便笑着说道:“自打我们姑娘搬进园里,三爷还是第一次来呢,我们姑娘可是常抱怨”。

贾环没想到宝钗还抱怨过他没有来串门,不觉心里有些愧疚,人家可是来来回回去了菊香院好多次了。

贾环尴尬一笑,只得说道:“跟你们姑娘说,以后会常来串门”,莺儿便开心的领着贾环进了院子。


贾环无法,只得挑贾环素日里喜爱的戏,点了一出《还魂》,一出《弹词》。

凤姐等人都心里想,这环老三素日里也没有与老太太听过戏,怎么知道老太太的喜好,还真是一个妙人。

王夫人见贾环点了这么两出戏,心中对贾环的警觉更甚。

贾母见贾环点的是这两出戏,顿时乐呵呵的笑起来,说道:“原来环哥也喜爱这两出戏呀”,于是拉着贾环坐在身边看起戏来。

于是众人说说笑笑,待大家所点的戏曲都唱完了,此时已经到了午时,贾母又命人在荣禧堂摆饭。

众人吃完饭,知道贾母要午休,都请了辞,各回各的院子了。

下午时分,贾母午睡起了,众人又都到了荣禧堂的院中,贾母问宝钗喜欢何戏,后又让宝钗点戏,众人见状都有些惊讶。

上午让贾环点戏众人可以解释今天是贾环中案首的贺宴,但是下午又让宝钗点,就让人有些浮想联翩了。

薛姨妈心里想,难道老太太有撮合之意?如果贾环明年秋闱能中,那就是举人的功名了,薛家一个皇商,门槛在那些清流之家眼里根本上不得台面,宝钗嫁给一个举人也不算是辱没了,况且再看老太太最近的举止,这荣国府说不得将来也有贾环一份。

薛姨妈觉得这里最大的障碍还是王夫人,她这个胞妹是一心想撮合金玉良缘。不过也没什么,宝玉她看着也喜欢,又是嫡子,左右皆可,所以也就安心看戏了。

宝钗深知贾母是年老之人,喜欢那些人多热闹些的戏,故而也学贾环一般,将素日贾母喜爱的戏说了一些,哄得贾母更是开怀大笑。

第一场宝钗点的是《西游记》中的一篇悟空三打白骨精,戏台上热热闹闹的演唱了起来,众人在台下一边看戏,一边或吃酒、或嗑瓜子、或低声说些悄悄话。

待《三打白骨精》结束,贾母又让凤姐来点,凤姐想着有王夫人、邢夫人在场,本来要推拖,但是贾母话,不敢违背,且凤姐深知贾母喜欢那些诙谐有趣的戏,便点了一出《武松打虎》,贾母登时就更高兴了。

席间,贾环又给贾母、王夫人等人敬了一圈酒。

《武松打虎》唱罢,贾母又让宝玉黛玉和众姐妹们都点了,如此待众人点的戏唱完,到晚方才散了。

贾政下衙,到了家里,知道后院在开宴,故而没有去给贾母请安,他这几日可算是扬眉吐气了,自己这个小儿子今年刚下场科考,就接连中了案首,如果十月的院试再中,就能集齐这种在史书中都会记上一笔的小三元。

即便不中,连中两个案首也是不得了的成绩了,贾政的工部员外郎是靠祖辈余荫封的,因为这个缘故,让他在工部一直有些抬不起头。

但这些日子,因为小儿子的缘故,那些靠科举取仕的官员似乎都有些接纳他了,这个对贾政来说很重要,意味着他渐渐可以融入当今势力最大、人数最多的文官群体中了。

王夫人从荣禧堂回来后,心里就在盘算,想给宝玉找个先生,如今眼看着贾环的科举之路已经走上正途了,没道理宝玉还不如贾环。

在王夫人心里,宝玉是嫡子,又含玉而生的,更是富贵至极,而贾环是什么东西?是一个低贱的庶子,是那种猥琐不堪的人。


王夫人应了下来,忽然又想到了贾环,便说道:“大哥,我们这一房有个庶子叫贾环,从年初下场,接连两次都中了案首,风头把宝玉都压下了。今年十月的院试,大哥能不能面压一压他”。

王子腾听了自己的胞妹的话,就知道是那位近日风头很盛的贾府子弟,对于贾府,王子腾都有些羡慕了,四大家族这两代人里,也就出了这么一位正经的读书人,这个人怎么就没出生在王家呢?

王夫人如此说,让王子腾一下子就有些失望了,自己这位胞妹对局势简直没有一点判断力。

便冷笑道:“你可知道贾环是前任内阁首辅夏言的弟子?”

“知道”,王夫人答道。

王子腾又问:“你可知道县试案首是必点秀才的?”

“知道”,王夫人又答道。

王子腾冷声说道:“回去好好教导宝玉是要紧,这件事不是你大哥不帮你,实在是办不到,去吧”。

王夫人失魂落魄的出了王府,她原本对王子腾信心十足,在她眼里,大哥一直都是无所不能的,但今日王子腾却告诉她,贾环已经压不住,也不能压了,这让她如何甘心?

贾环一个庶子轻易就能拜一个翰林做老师,自己求到大哥这里依然办不到,这让王夫人第一次对贾环有了深深的挫败感。

但王夫人不是一个轻易放弃的人,既然翰林请不到,那就按贾政和王子腾的意思,先请一个举人。

王夫人托了很多关系,又让贾政亲自上门去请,才给宝玉请到一位年近五旬的老举子,又将这位老先生安排在贾府学堂北边的小院子里。

这个小院子原本是为了学堂中,学业有所成就之人单独读书的地方,如今学堂已经很久没有出过一个好苗子了,唯一的贾环又每日在菊香院读书,所以正好拿来给宝玉读书。

至此,王夫人方才心满意足,只等着宝玉读书上进考取功名了。

却说宝玉得知王夫人给自己请了先生,气得把书摔在地上,午饭都没吃,但又拗不过母亲的话,只得去行了拜师礼,王夫人暗里又给了老先生二百两银子。

这位老先生也是金陵人氏,从十几岁便开始科考,二十几岁便中了举,也算是少年得志,娶了当地一位地主家的小姐,也算是春风得意了。

但是接下来的春闱,一连考了二十几年,却都名落孙山,又不肯接受征召,做一个小县的副手,皓首穷经,只靠着举人那一点微薄的禄米和年银度日,如今连家中小儿子生病都没钱找医生了,故而答应了王夫人。

宝玉行了拜师礼后,便来寻潇湘馆寻黛玉倒苦水,说道:“那个老先生,胡子都花白了,考了三十年也没有中,可见是个禄蠢”。

又说道:“这样的人也要来教我”,愤愤不平的说了一通。

黛玉安慰道:“舅妈也是看着环哥接连考中,一时气急了,所以才巴巴请了先生,你且安心去几日,待舅妈过了这一阵子,再作计较”。

宝玉想想,觉得黛玉的话有道理,心里想着先去几日,跟他念几天书,看着这老先生如何,再做打算。

菊香院中,贾环起了大早,便开始在东厢房写文章,如今院试一天近似一天,贾环心里也渐渐开始有了紧张感。

今天选的是《大学》中的一句:汤之《盘铭》曰,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。


今日贾环去了夏言府上,师徒二人从诗词歌赋、人文地理聊到天下大势。

贾环毕竟来自21世纪,经历过互联网信息大爆炸时代的洗礼,对许多事情的看法都有着独到的见解,不是这个时代所能比拟的。

所以,师徒二人的谈话极为投机,甚至有些惺惺相惜、相见恨晚的感觉。

正巧今日夏言的儿子夏敬承从国子监回来,夏言便留贾环中午在府上吃饭。

夏敬承今年大约十七八岁,已在去岁中了举,但仍留在国子监读书,国子监是按照“旬假”的,故而每十日放假一天。

夏敬承对贾环说:“每每听闻我父亲夸赞他新收的弟子,很是好奇,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”。

贾环笑道:“大师兄谬赞,今天见大师兄仪表不凡,心里心向往之”。

只半日的功夫,贾环就与夏敬承混熟了,二人以师兄弟相称,夏敬承此人仪表堂堂,为人谦卑、友善,很有古代的谦谦君子之风,贾环见了这位师兄,就很是欢喜。

夏敬承也对这个有灵性的师弟极为喜爱。

夏言对贾环说:“等你过了县试,也去国子监读书,你们师兄弟二人要相互照应,环哥有什么疑问的地方也尽可以去问你师兄”。

贾环和夏敬承应了声:“是”。

其实这里夏言是有私心的,夏言这些年在官场浮浮沉沉,做到了内阁“阁老”的位置,眼力是极为了得的。

通过这些时日的接触,他对贾环的评价极高,格局、见识都极为了得。在贾环这样的年纪,他从未遇见过如此人物,这样的人,蛰伏几年,定会一飞冲天。

自己的儿子跟贾环是师兄弟,又是同窗,又有科举领路的情谊,将来发达了,定然也会帮衬着夏敬承。

直至傍晚,贾环方才与师父和师兄告别,坐上赵国基的马车,回荣国府去了。

待贾环回到赵姨娘处,才知道这府中上下已是炸了锅,原来府中已经传开了,二老爷求老太太给环三爷单独拨了“菊香院”来读书,老太太居然允了,而且二太太反对都被老太太驳回了。

甚至贾母还让王夫人给贾环屋里拨了一个大丫头,两个小丫头。

这东西两府这么多爷儿、哥儿的,在读书的也多了,却唯独单给贾环拨了院了,这不由得让那些势利眼的嬷嬷、丫鬟震惊了。

此时赵姨娘的房中又是另一幅光景,赵姨娘初闻这个消息,震惊的都摔了一个杯子,半天一句话都说不出来,随后又是惊天的狂喜。

小吉祥的开心最是纯粹,因为年纪小,不明白那些大人背后的算计,只知道自己以后要跟着贾环去独立的院子了,开心的蹦啊跳啊。

这一天是赵姨娘扬眉吐气的一天,这件事连带着,所有人见了她都略有些恭敬了,所谓母凭子归,将来贾环真是考出点啥名堂出来,那她就发达了。

等贾环进了屋子,赵姨娘只是抹眼泪,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,小吉祥却不管这些,欢快的围着贾环转呀、跳呀,叽叽喳喳道:“三爷、三爷,明天我们要搬去菊香院了耶”。

其实,赵姨娘虽然在外面撒泼打诨、不可理喻,但是对下人真的还不错,尤其是以前谁都看不起她,只有小吉祥陪在身边,一直以来对小吉祥着实不错,所以这时的小吉祥是幸福的。

彩云和坠儿已经去了菊香院,并且收拾了起来,对彩云来说,来贾环屋里她是愿意的,因为宝玉身边的姑娘太多了,就算她去了,也没有出头的日子。

而且贾环素来待她不错,她来菊香院马上就是首席大丫头了,将来少不得要被抬做姨娘的,所有她现在做起事情来格外用心。

贾环还挺佩服贾政的办事效率,昨晚才说的事情,今天就搞定了。心里也暗暗佩服贾母,这老太太还真是眼光毒辣,办事果断呀。

搬院子是大事,说不得要去回了贾母和王夫人才能动身。

次日一早,贾环先去了荣禧堂,认真的给贾母磕了头,起身道:“幸得祖母垂青,让孙儿搬去菊香院读书,孙儿定然认真苦读,不辜负祖母的疼爱”。

贾母已经有些日子没有见贾环了,今天见了,果然如贾政所说,眼神坚定,竟有些风神俊朗的感觉,气质与过去完全不可同日而语。

贾母对贾环道:“乖孙儿,你要好好读书,有事情尽管来寻我这老太婆,去见你母亲吧”。

贾环忙给贾母行里礼,道了一声:“是”,便往王夫人处来了。

王夫人见了贾环,恨得牙根痒痒,心里想,如今这小畜生竟成了气候了,着实可恨,但面子上却不能发作,只吩咐了几句,便打发贾环出去了。

贾环出了王夫人处,便往菊香院去了,路上他的脚步都轻快起来了,他穿越红楼世界这些时日,终于有属于自己的地盘了。

菊香院是一处二进的院子,院子虽然不大,但五脏俱全,是一个标准的四合院。

菊香院的大门在院子的东南侧,进了大门左手边是“倒座房”,便到了外院,外院东西两侧有“屏门”和“影壁”,外院正中便是“二门”,进了二门便是“内院”,内院的正前方是“正房”,正房东西两侧各有“耳房”,内院的东西两侧有“东厢房”和“西厢房”,东西厢房南侧分布的是“厨房”和“茅房”。

贾环进了菊香院,对菊香院极为满意。

彩云见贾环进来,便领着坠儿和两个婆子来跟贾环见礼,都恭敬的道了一声:“见过三爷”。

如今贾环可不比往日,菊香院渐渐有成为“香饽饽”的潜力了,原因无他,这个时代的科举在人们心中太伟岸了,今后贾环如果真的考出点名堂,他在贾府中的地位甚至可能超过宝玉。

贾府上下这些婆婆、丫鬟、奴仆都猴精着呢,所以最近都开始往菊香院凑了。

贾环免了大家的礼,便对众人说:“以后这个院子里大小事务都归彩云管,她的话,就是我的话,都记住了吗?”彩云听了贾环这番话很是激动。

众人道了声是:“是,三爷,记住了”。

贾环便让大家都散了,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去了,独留下彩云跟他进了正房,贾环对彩云说:“彩云姐姐,以后这院子就拜托姐姐了”。

彩云恭敬的给贾环行了一礼道:“三爷放心就是了,一切都在彩云身上”。


不等贾环和夏敬承再要说话,夏言就急急出了书房,往皇宫去了。他曾是内阁阁老,对大乾北方情况了如指掌,贾环的一些话虽然还有些稚嫩,却让他想到了很多。

夏敬承左左右右打量了一遍贾环,说道:“师弟,没看出来呀,感觉让你读书科举真是屈才了,你们贾府是武将世家,感觉你的武将天赋更高,真是个怪才”。

贾环嘿嘿笑道:“‌‌千金之子坐不垂堂,弟弟我就算从军,也要是张良那样运筹帷幄之人”,说着便昂头四十五度看向天空,颇有些无敌是多么寂寞的感觉。

逗得夏敬承哈哈大笑。

夏敬承道:“师弟,朝堂上的事情自有朝堂诸公去考虑,我们当下还是用功读书为重,此事不可再胡思乱想”。

贾环忙应下了。

中午夏敬承留贾环在家里吃饭,还是师娘下厨,贾环吃饭的时候将饭菜那是一顿夸,马屁更是不要命的拍,哄得贾环的师娘开心的不行,差不多把贾环当作是亲儿子了,搞得夏敬承都有些小吃醋了。

因为院试后贾环也要去国子监读书,夏敬承又给贾环讲了一些国子监的事情。

原来国子监共有六堂,分别是:率性堂、诚心堂、崇志堂、修道堂、正义堂、广业堂,其实就是秀才贡生和举人学生的教室。

初入学时所在的是率性堂,一般都是刚考中的秀才,诚心堂、崇志堂,可以算是资深的秀才了。修道堂一般都是举人,正义堂算是举人中较为优秀的了,夏敬承就是正义堂的学生。而广业堂是举人中的佼佼者了,一般会试可能中进士的。

在国子监的学生,每个堂又有内班、外班的区别,内班每堂有三十人,六个堂加起来就是一百八十人,这些人日常都是在国子监内住宿的,算是正规途径入学的,这些人里面大多都是精英。

而外堂的住宿是自己解决的,或在外租房子,或每日回家中。外堂每个堂共有二十五人,六个堂加起来就是一百五十人,这些人就是监生,都是些贵族子弟家里花银子捐的,这些人里面鱼龙混杂,多是不学无术之人。

夏敬承讲的很详细,这让贾环仿佛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,对国子监的读书生涯开始有些期待了。

贾环和夏敬承一直聊到傍晚,方才坐着张管家安排的马车回荣国府了。

却说,夏言到了宫中,太监忙通传了,至正皇帝在御书房见了夏言。

当初夏言是因为敢于直谏而恶了至正皇帝,故而一气之下被罢了官,皇帝心里对夏言还是有愧疚的,所以,至正皇帝仍以阁老来称呼夏言。

执政皇帝见夏言匆匆地过来,便问道:“阁老今日匆匆而来,可有事儿奏报?”

夏言忙行礼道:“臣的一个弟子叫做贾环,今日臣招他到家里,本想考考他边关之策,不曾想他的一番言论,着实让臣震惊。”

至正皇帝立刻来了兴趣,夏言为人极为稳重,从来不会无的放矢。

便说道:“能让阁老震惊的言论,快细细的说于朕听”。

夏言便将贾环上午关于北方设置九个重镇,集中优势兵力,重点布防,也就是明朝中后期九边重镇的雏形,说了出来。

现在的大乾朝,北方兵力布置相对分散,几十万大军布防在,从山海关到嘉峪关一线,几千里漫长的边境上。一旦北方北方游牧民族南下,很容易突破防线。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