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深度小说网 > 现代都市 > 重回儿子结婚当天,我当场搅黄婚事无错版

重回儿子结婚当天,我当场搅黄婚事无错版

真威武 著

现代都市连载

由小编给各位带来小说《重回儿子结婚当天,我当场搅黄婚事》,不少小伙伴都非常喜欢这部小说,下面就给各位介绍一下。简介:我竟然重生了!重生到了老二娶媳妇的这一天!上辈子的今天,也是我最屈辱的日子。因为媳妇家要888元的高价彩礼,同时打听到他们一家人品不行,劝老二算了,这样的家庭,以后会成为他的负担。可老二就像是着了魔一样,一定要娶她。我拗不过他,也只有捏着鼻子答应了。但我不知道老二把这些话都告诉了他媳妇,她弟弟为了出气,故意在结婚这天,闹我这个喜婆婆,要收拾我。我扫视一圈,看到老大也跟着大家一起在笑。原来上辈子,老二和老大看到我这样也在笑吗?后来他们结婚后没多久,我在被二儿媳推倒摔断腿后,直接被几个孩子们丢进了养老院。因为没子女来看望,...

主角:刘琴刘勇   更新:2025-05-22 07:00:00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男女主角分别是刘琴刘勇的现代都市小说《重回儿子结婚当天,我当场搅黄婚事无错版》,由网络作家“真威武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由小编给各位带来小说《重回儿子结婚当天,我当场搅黄婚事》,不少小伙伴都非常喜欢这部小说,下面就给各位介绍一下。简介:我竟然重生了!重生到了老二娶媳妇的这一天!上辈子的今天,也是我最屈辱的日子。因为媳妇家要888元的高价彩礼,同时打听到他们一家人品不行,劝老二算了,这样的家庭,以后会成为他的负担。可老二就像是着了魔一样,一定要娶她。我拗不过他,也只有捏着鼻子答应了。但我不知道老二把这些话都告诉了他媳妇,她弟弟为了出气,故意在结婚这天,闹我这个喜婆婆,要收拾我。我扫视一圈,看到老大也跟着大家一起在笑。原来上辈子,老二和老大看到我这样也在笑吗?后来他们结婚后没多久,我在被二儿媳推倒摔断腿后,直接被几个孩子们丢进了养老院。因为没子女来看望,...

《重回儿子结婚当天,我当场搅黄婚事无错版》精彩片段

林国栋和张娇瞬间黑脸,给了老二媳妇那么多彩礼好下车钱不说,竟然还帮老二出了转工作的钱!
张娇忍不了了,“爸,我当年跟国栋结婚的时候,你们给的彩礼400百,下车钱20,国栋的工作也是机械厂招工,他自己面试进去的,你和妈都没帮忙。你们给了刘琴888的彩礼,200下车红包不说,还给老二出转工作的钱……”
林建设听着心里不舒服,直接打断她的话,并且怼道:“我爸愿意,你管得着吗?那都是我爸的钱,又不是你的,对别人的钱占有欲别太大。”
林永年不满的看着大儿媳,老二说得对,那是他的钱,他想给谁就给谁,她管不着。
林国栋拍桌子,“林建设你说谁呢?”
林建设怔了一下,也拍起了桌子,“就说你婆娘咋了?”
“我看你是找打。”
“你打一个试试。”兄弟二人剑拔弩张。
林永年气得脸色铁青,把桌子拍得“啪啪”响。
“我还没死呢,要在我面前打架,你们就都跟我滚出去。”
兄弟二人顿时偃旗息鼓。
林永年板着脸训斥,“为了一点钱斤斤计较,兄弟反目,这么小家子气,也不知道是谁教的。”
他以前都没管过孩子,肯定是李书萍教的。
“这可不是一点钱。”张娇反驳,并且快速在心里算了个账,“这是668块钱!”
林永年:“……哪来的668?”
张娇扳着手指给他算账,“我的彩礼钱跟刘琴差了488,下车钱差了180,加起来就是668。”
“爸我不是想跟你计较以前的彩礼,是我和老二媳妇的彩礼差这么多,别人会说我张娇不受公婆待见,不如林家的二儿媳妇好,所以彩礼才会比老二媳妇少这么多。”
“我爸妈以前都是鞋厂的正式工,我也是棉被厂的正式工,我这条件只比刘琴好,不比她差!我要是不计较,那我就是承认我样样都不如刘琴,所以我不能不计较。”
“本来就不如。”林建设小声嘀咕。
就她长那大盆子脸,塌鼻子,哪里能跟他家琴琴比?
刘琴生气地睨着张娇,她说这些话分明就是瞧不起她爸妈和她都是临时工!
“你说啥?”林国栋听见了,但没听清。
林建设摇头,“没啥。”
林永年听着听着,觉得这大儿媳说得也有些道理,彩礼金额差这么多,外人肯定是要说她的闲话的,任谁心里都会不舒服。
“那你想怎么样?”林永年问张娇。
张娇抿着嘴深吸一口气,“我跟刘琴的彩礼和下车钱差了多少就补多少,老二工作你给妈那800我就不说了。 ”
那800给了妈,反正以后也都是大家的。
林建设:“你说得着吗?”
张娇拍着手心说:“就凭你大哥的工作是靠他自己面进去的,没有靠家里,没花家里的钱,我就说得着。”"


春宝妈秦蓉手上没停,笑着说:“外头那些人,就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,自己花一毛钱都要犹豫一下,就觉得所有人都跟她们一样。我看巷子口,卖茶叶蛋的生意就挺好,一天基本上都能卖完。只要你李婶家的饺子包得好吃,肯定是能卖出去的。”
春宝眼睛一亮,“既然摆摊能挣钱,我们也去摆摊呗。”
秦蓉看着女儿叹气,“摆摊不要本钱呀?你爸二十五块钱一个月的工资,要给你奶奶交十块,他自己留五块,每个月给咱们十块,还要交房租,要不是咱娘俩还能做点手工,菜钱都不能够,哪里有本钱做生意嘛。”
她都想过去农村倒腾点鸡蛋菜啥的,去黑市上卖,但是又怕被抓,她要是出点儿啥事儿,她的春宝可咋办?
去农村买了鸡蛋和菜,转手卖给城里人赚差价,这属于投机倒把,被抓到了是要处罚的。
“爸爸都两个星期没回来过了。”春宝低着头说。
想到自家男人,春宝妈就眉头紧皱,他近半年回这个家,是回得越来越少了,她感觉这个男人,怕是有别的心思了。
女儿春宝是春天生的,生下来就跟小猫儿一样,先天不足,好多人都说养不活。
公婆看春宝这个样子,就让她和春宝爸放弃春宝再生一个,她怀胎十月生下来的女儿,怎么能放弃呢?
她就精心养着,小心照顾着,但孩子到了四五岁,依旧是病恹恹的,一到换季准要生病吃药。
医生说孩子要吃有营养的东西,可在那个家里,春宝吃个鸡蛋,婆婆都要骂,春宝还要受堂兄弟们的欺负。
她得让她的女儿活呀,就让男人分了家,带着春宝搬了出来。
她男人的工作是家里给买的,所以就算分了家,也要给家里交十块钱。
一开始她男人也跟她一条心的,但这些年他多次催她生儿子,而她一直没怀上,这人就慢慢变了。
回这个家的时间越来越少,即便回来了也没个好脸色。
“你爸忙嘛,这个星期肯定会回来的。”秦蓉不想让女儿伤心。
春宝低着头不说话,心里清楚,爸不是因为忙才不回来的,而是不想看到她这个病秧子女儿。
都是因为她,妈妈才会让爸爸分家,带着她从家里搬出来,妈妈才会每天都过的这么辛苦。
李书萍骑着车子来到巷子口,“李姐。”周翠兰喊她。
李书萍在车上冲她笑了笑,在她对面停下。
周翠兰都不顾自己的摊子了,绕着三轮车转了一圈儿,“李姐你这行动力可是杠杠的呀,看样子,是要卖饺子呀。”
李书萍下了车,点着头说:“是呢,等我摊子支上,就请你吃一碗。”
周翠兰眼睛一亮,“真的,那我可不客气了。”
“千万别跟我客气。”李书萍笑着把车上的东西往下搬,要把放在最下面的折叠桌和凳子先拿下来。
既然都要吃人家的饺子了,周翠兰也没干看着,也上手帮忙。
桌子凳子支好,李书萍就开始给炉子生火,火生好把装了大半锅水的铝锅放上面,等着水开就行了。
接着她又在在车斗里放了一个凳子,把案板放在了凳子上,洗了手,掀开放面团的盆的纱布,揪了一大坨下来,手在旁边的罐子里抓了些面粉,洒在案板上,就揉起面团来。
面团揉成条,揪成一个一个的小剂子,再用手掌按成饼,按成饼的剂子,全叠在一起,两只手在案板上一边转,一边捏,就成了圆圆的大小一致的饺子皮了。
“李姐,你这手可真是快。”她这一叠饺子皮,也就两分钟的时间就弄好了。"



“制衣厂跟钢铁厂联谊,认识了你爸,那时候厂里的妇女主任介绍我跟你爸处对象,我那个年纪也不知道拒绝人,又想有个自己的家,稀里糊涂的就跟你爸结了婚。”

“你爸一开始对我还行,但怀着你大哥的时候就开始跟我动手了,我没娘家没靠山,也没个人给我做主,就受着呗。也就你们大了,开始懂事了,你爸才收敛,这样的日子有啥可开心的?”

以前被林永年打的时候,她是想过死的,可是看到孩子在身边哭,想着孩子不能没有妈妈,才没去寻死。

厂里的大姐们说,她们也都是这么过来的,有几个男人不打媳妇的,忍忍也就过去了。

她以前总想着,等孩子大了日子就好了。

孩子大了就想着,等孩子成家就好了。

等孩子成家了,就想着等孩子自己有了孩子,就能体谅做父母的心,日子就好了。

可是等到她自己都死了,她都没过上让人开心的好日子。

林小玉心疼地看着妈,眼圈泛红。

“你们爸这个人,在外人面前是个仁义人,在你们面前是个好爸爸,但唯独在我面前不是个好丈夫。”

林小玉抿了抿唇,其实爸爸只是在哥哥们面前是个好爸爸,在她面前也不是。

爸爸没有打过她,却也不重视她,不在意她,就好像家里多她一个不多,少她一个不少。

以前妈妈也总是忽视她,只会让她做家务,眼里也只有两个哥哥。

在这样的家里她也觉得很不快乐,很窒息,甚至想过要是能早点离开家就好了。

“好了,不说这些了,吃饭吃饭。”

……

“妈,我上学去了。”林小玉挎上书包,冲在厨房洗碗的李书萍说。

“去吧,放学了早点回家,别到处乱跑。”

“好。”林小玉笑着往外走,她都上高中了,又不是小学生,妈还叮嘱她放学早点回家,别乱跑。

林小玉心情愉悦地走到大院门口,就和迎面走来的秦野撞个正着。

她瞳孔一缩,往后退了两步,缩到了墙边。

秦野看了她一眼,抬脚跨过门槛,从她身边走过。

“对不起。”

林小玉猛地抬起头,看着秦野的背影,他是在为昨天撞到她的事情跟她道歉吗?

那他也不是一个坏人,毕竟一个撞了人还会道歉的人,又能坏到哪里去呢?

林小玉歪歪头,心情大好地去上学了。

秦野推开家门,就见他爸瘫睡在床上,还打着呼噜屋内酒气冲天。

他皱了皱眉,把地上的衣服捡了起来,搭在他爸的床架上。

从裤兜里掏出钱,藏在自己睡的小床的床板下面。

这是他们家下个月的房租,可不能再让他爸偷拿着去买酒喝了。

昨天他藏在枕头下面的钱,不知道咋被他爸找到了,要拿去买酒喝。

他抢过来,他爸还打他,他不想跟他爸动手,就拿着钱跑出去了。

“小野、小野……”

秦野转身,以为他爸醒了,就见他爸闭着眼睛,嘴巴张合着说着胡话,“爸爸错了,爸爸再也不喝酒了,再也不打你了……”

“我再也不喝了,圆圆你别走,你回来呀……”

秦野长睫微颤,他知道他爸这个时候说出来的话,是真心话,但这一点也不妨碍,他睡醒后又到处找钱买酒喝,喝醉了又对他动手。

他从小就是这么过来的,他妈也是这么被打跑的。

张娇匆忙抱着儿子俊俊走进23号院,她也不知道婆婆住那间屋子,抱着孩子站在院子里喊:“妈,妈……”



李书萍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双手,拍了一下额头,“瞧我这记性,我都给忘了。”

“劳烦顾队长你亲自给我送来了,谢谢,谢谢。”李书萍接过篮子,连声道谢。

这顾队长人可真好。

“东西送到了,我就先走了。”顾振远勾唇颔首,但由于他审犯罪嫌疑人审多了,表情一向都比较冷峻严肃,即便勾唇了,也没人能看得出来他笑了。

“喝杯水再走吧。”虽然家里都没烧热水,李书萍也随口说了一句客套话。

“不用了。”

“我送送你。”李书萍把篮子给女儿拿着,要送顾振远出去。

“不用,留步。”顾振远再次拒绝。

李书萍:“那行吧,你慢走。”

顾振远转身走了两步,又停下脚步,扭头朗声道:“婚姻自由,是国家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,结婚离婚都由公民自主决定。只要不触犯法律,违背道德,离婚没什么丢人的。”

说完他便抬脚走了。

李书萍眨了眨眼,这个顾队长都听见了,而且还帮她说话了。

“呀,公安同志都听见了呢。”

“那肯定也听到刘明香说的话了,会不会把她抓去教育?”

“应该不会吧,人都走了。”

屋内的刘明香用背抵着门,胆都吓破了,五号房的老女人竟然还认识公安,以后得离她远点,不能再招惹她了。

“李姐,你怎么还认识公安呀,我听见你喊他队长,他还是个官啊? ”七号房的崔娟子热络的问。

李书萍没有回答,拉着女儿林小玉回了家。

她才不回答呢,就让她们自己猜,以为她公安局里还有认识的关系,不敢招惹她娘俩。

“啧,还不理人呢。”崔娟子冲着李书萍的背影翻了个白眼,小声嘀咕。

“看样子关系还不错呢,都亲自给她送篮子来了。”几个长舌妇脑袋凑在一起,小声议论。

“不会是她的姘头吧?”王桂香一脸兴奋地猜测。

其他人都用“你是不是脑子有问题”的眼神看着她。

“怎么了嘛?”王桂香缩着肩膀,小心翼翼地问。

崔娟子用手戳她的太阳穴,“你是不是傻,人家公安同志怎么会看上她一个离了婚的老女人。”

“就是,虽然人公安同志看起来年龄也不小了,但是可比五号房那位看着年轻。那周身的气质,一看就是家世极好的,媳妇多半也是个千金小姐。”

“桂香你也是胆子大,竟然连公安同志都敢编排,这要让外人知道了,不得告你造谣,把你抓去关两天。”

王桂香忙用手捂住嘴巴,她再也不敢乱说了。

“难道是什么远房亲戚?”

“可能是……”

很快,五号房的李书萍,有一个在公安局当大官的远房亲戚的消息,就在23号院传开了。

林家

刘琴在厨房做饭,其他人都在客厅。

张娇气愤的跟公公告状,“爸,你是不知道妈有多过分,我让她帮我看一下俊俊,她说俊俊不是她的责任,她帮我带是情分,不帮我带是本分!俊俊难道不是她的亲孙子吗?”

林永年面色阴沉,“这个李书萍实在是太过分了!”

“她们院儿里的邻居都看不过去了,妈还把人邻居骂了一顿,说人家狗拿耗子。为了不帮忙看俊俊,还编了自己要做事挣钱,养她和小玉的话。”

刘琴一开始听完这话,以为婆婆是打算就这么带着子玉过了,可在去厂子的路上又想不可能。

就城里现在的就业环境,一临时工的工作年轻人都强破了头,她都快五十岁的老妇女了,又哪里能找得到事情做


李书萍见女儿支持,心里也高兴,“只要能赚钱,辛苦点算啥。”
“那我放学了也到摊儿上帮忙。”妈摆摊挣钱,那也是为了养她,供她上学,她肯定是不能看着妈一个人辛苦的。
李书萍:“不用,你只管学习就行……”
翌日
林小玉吃过早饭去上学了,李书萍挎上军绿色的挎包出了门。
她要去旧货市场看看有没有二手的三轮车卖,买新的三轮车要票,她没票,只有去旧货市场看看了。
旧货市场离得不远,李书萍就直接走路去了。
走了约莫二十分钟就到了,旧货市场挺大,不但卖二手的家具家电,也卖锅碗瓢盆自行车。
李书萍往里走了走,走进了一家卖旧自行车的店。
“同志,我想问问,咱们这儿有旧三轮车卖吗?”
柜台里坐着的年轻女同志看了她一眼,“有的,前两天才来了一批,从机关食堂淘汰的三轮车。”
“我想看看可以吗?”李书萍笑着问。
“在后面放着呢,我带你去看。”女同志起身带着她往后面走。
到了后院儿,李书萍就看到了,靠墙停着的三轮车,车子挺旧了,车斗还有磕碰的凹陷。
不过李书萍也没那么多要求,只要能用就行。
“别看旧,都是能骑的,轮子链条坏了的,我们店里的师傅都给换了新的,你也可以试试。”
李书萍一听可以试,就在几辆三轮车中,选了看起来最好的,在后院骑了两圈。
“挺好,车龙头不晃,也挺稳。”
“多少钱?”李书萍问。
女同志:“我们这里价钱是最公道的,这辆稍微新点,要八十块钱。”
八十李书萍觉得有点贵,“少点呗,你看这车斗这里的铁皮都凹进去了,车铃也锈了,都快按不动了。”
“真的不能少了,定价就是这样,你要买个新的也要两三百呢。”
“我买个新的两三百可以用好多年呀,可这个旧的买回去,最多也只能用了一两年就坏了吧。”
“坏了你可以修呀。”
“那修不也要钱吗?”
在李书萍的三寸不烂之舌下,三轮车最终以七十块钱成交,少了十块钱。
李书萍骑着三轮车走在旧货市场里,心情别提多美了,看见有卖锅碗瓢盆的,她有买了一口大铝锅,两个大洋瓷盆,几十个旧面碗,五把筷子。
不过筷子不是旧的,是新的竹筷。
路过卖家具的店,又买了两套折叠的小桌子搭凳子的。"



八十年代初期,城里的住房依旧非常紧张。

李老太要租房,是需要户口本的,但她的户口又跟林永年在一起,林家是有住房的,就不符合当下的租房条件了。

“那我跟他已经离婚了呀,这离婚了就是两家人了,我总不能离婚了还跟他住一起吧。”

办事员看了她一眼,耐心解释道:“像你们这种情况,那你就要把你和你女儿的户口,从你前夫家分出来。”

“那要去哪里办?”

“去公安局办,和你男人拿着户口本一起去。”

“好,谢谢你啊同志。”

李老太走了,办事员扭头冲旁边的同事说:“这大妈一大把年纪了还把婚离了。”

“哎,说实话,要不是这日子真的没法过下去了,谁会离婚呀。”

“也是……”

李老太又匆匆忙忙地回了家,叫上林永年一起去公安局分户。

林永年不太想去,但又不想李老太觉得他不想去,是舍不得跟她分成两家人,心里堵着一口气的他还是跟着一起去了。

到了公安局两人在管理户籍的户籍部门,拿着离婚证还有盖过章的离婚协议,把户口分了。

原本的户口本作废,两人都拥有了新的户口本,林永年的户口本少了两页,李老太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户口本,而且还成为了户主。

李老太看着自己首页上面的户主两个字,非常满意,她现在不是一家之煮了,而是一家之主!

四十五岁正是闯的年纪,她要努力,要拼搏,要挣钱,带着小玉过上好日子。

一天之内,一起过了二十多年的夫妻,不但把婚离了,户口也分了。

跟李老太的高兴比起来,林永年就显得有些丧气。

李老太把新鲜出炉的户口本跟离婚证放在一起,昂首挺胸地走了出去,林永年丧眉耷眼地走在后头。

小赵看着两人离开的背影,跟身边的同事说:“这老两口可真是有意思,这么大一把年纪了还离婚来分户口,那大妈瞧着还挺高兴。”

“说谁呢?”一个低沉浑厚的男声响起。

小赵一扭头,立刻站了起来,“顾队!顾队,我不是说你,我是说那一对老夫妻。”

小赵指着停下脚步站在外头抬头看太阳的李老太说。

顾队也是离了婚的,前年离的,离婚的时候年纪也四十多了。

作为他们公安局唯一一个离过婚的人,他自然没少被局里的人议论。

小赵就怕顾队误会他们是在背后嚼他的舌根,所以反应有点激动。

顾振远顺着小赵手指的方向看去,只见一个穿着蓝布衣裳,留着胡兰头,的中年妇女,仰着头用手挡着太阳光,看着天,嘴角噙着笑,仿佛是在迎接新生一般。

下午的阳光照在她身上,将她笼罩在淡金色的光圈里,她整个人也好似在发光。

顾振远不由多看了两眼,收回视线看着小赵开玩笑,“这么紧张,背地里没少议论我吧。”

“没有,没有。”小赵连连摆手。

“好了,帮我查个人。”顾振远把要查的嫌疑犯的信息丢在小赵面前,再抬头,那个看天的女同志已经走了。

李老太没有跟林永年一起回家,而是趁还没下班,又去了房管所。

“现在城里住房紧张,能租的房子不多,目前就只有一套一居室的房子可以租,就在梨花巷的23号院,还是前天才空出来的。”

上一个租住的人退休了,就回乡下生活了。

梨花巷23号院李书萍是知道的,她现在和林永年住的就是梨花巷18号院。

23号院不像18号院住的都是钢铁厂的职工,住的人比较杂也比较乱,路过的时候总能听见有人吵架。

因为房子小租金也不贵,两块五一个月。

李老太交了三个月的租金,拿着钥匙就回家了,路过23号院的时候,还进去看了看。

刚进去就听见有人在骂,“那个背时砍脑壳的偷了我的新买的鞋子,有娘生无娘教的东西,全家死绝狗杂种……”

再走进去一点,就看见一个看起来比较壮的中年妇女,叉着腰站在院子中间骂得唾沫横飞。

其他人笑倚着门框看戏。

“春宝妈,你都骂一个小时了,歇歇吧。”一个在家门口纳着鞋底头发花白的大娘出声劝道。

春宝妈喘了几口气,正要张口,一扭头看到李老太,就问:“你找谁?”

李老太正想着这个大院治安不好,还有偷儿,骂人的妇女就扭头过来,皱着眉问她了。

李老太怔了一下,掏出兜里的钥匙晃了晃,“我是五号房的新租客。”

“杨家住的房子这么快就被人租了?”

“啧,我还想着让我娘家妹妹来租呢。”刘明香一脸不高兴地瞪着李老太,仿佛她抢了自己的东西。

“我咋瞅着姑娘你有些眼熟呀。”大娘虚起眼睛看着李老太说。

李老太没想到自己这么大岁数了,还会被人叫姑娘。

不过对方看起来有七十多了,自己现在也是四十五岁,她老人家叫自己一声姑娘也没毛病。

“我是住18号院的,都在一条胡同里住着,你老人家觉得眼熟也正常。”

“18号院,不是钢铁厂的职工家属院吗?你咋租我们这儿来了?”春宝妈问。

18号院可比她们这大杂院好多了,还有偷儿。

李老太笑了笑没回答,而是反问:“五号房是哪一间?”

春宝娘往右边一指,“最边上那一间。”

李老太道了谢,就径直朝五号房走出,五号房是最角落的一间,没靠着邻居的那一边,用红砖搭了一个小厨房,厨房是锁着的。

李老太用钥匙打开五号房的大门,推开门进去,是一个三十多平的大开间,房间里空无一物,因为上一户搬走没多久,灰尘并不大,打扫一下卫生,添置些家具就可以直接住人了。

房间里没有开直通厨房的门,要从外面进。

李老太打开厨房的门进去看了看,厨房里是拉了电灯的,靠墙砌了一个碗柜和案台,门边有个水龙头,就什么都没了。

住进来要添置的东西可不少。



回到18号院,王大妈就把李老太拉进了自己家。

“书萍,真离了啊?”

她中午的时候不在家,回来就听院里的人说,书萍两口子离婚了。

她知道书萍是认真的,但没想到会真离,还离的这么快。

“真离了。”李老太无比轻松地说。

都说宁拆一座庙,不毁一桩婚,但老姐妹这婚都已经离了,她也没啥好劝的了。

“那你以后打算怎么办?”王大妈只担忧老姐妹的生活,毕竟她工作都转给林建设那个白眼狼了。

要是没转还是制衣厂的员工,还能找厂里安排房子住,以后住的地方都成问题。

李老太:“我运气好已经在房管所租好房子了,就是23号院,明天我就搬过去。”

“对了,你大女婿不是在家具厂上班吗?我想买点家具。”

王大妈没想到她速度这么快,连房子都租好了,好在房子租得近,以后还是能经常见面的。

“行,我明天直接带你去家具厂找他,还能拿员工价。”

李老太回到家,林小玉已经把自己的东西都收拾好了,她的东西不多,用旧被单一包就打包好了。

李老太的东西她收拾了一些,但还没收拾完。

李老太:“房子妈已经租好了,就是咱们这条巷子的23号院,等会儿咱们出去吃了晚饭,就去把卫生搞一下。妈明天找人直接搬过去,你晚上放学回来了,直接回23号院就行了。”

林小玉点着头说好。

李老太走进她和林永年的房间收拾,就见林永年躺在床上睡觉。

她也没管他,自顾自的打开柜子收拾自己的东西。

这年头大家的家当都少,李老太又特别节俭,每季的衣服也就那两三身能换洗的,收拾出来也没多少。

床单被套这些李老太是不打算带走了, 都是盖了好多年的老被子了,棉花都不暖和了,明天直接买新的。

林永年听着李老太收拾,心里很不是滋味儿,但作为男人的尊严和骨气,也让他做不到开口挽留。

东西收拾完,天差不多也快黑了,李老太带着林小玉去国营饭店吃晚饭。

刚走到大院门口,就撞见从外头回来的林建设两口子。

“妈,天都黑了你带着小妹走哪儿去?”

李老太没搭理他,拉着林小玉走了。

刘琴撇了撇嘴嘲讽林建设,“人家都不拿你当儿子了,你还喊妈呢,就没见过这样的妈。”

林建设皱眉,就算他妈对他不好,也终归还是他妈不是?

他妈无情,他却不能无义。

两人回到家,就看到地上那两个已经收拾好的大包袱。

刘琴:“还真要搬呀,有本事今天晚上就搬走啊。”

看她们能搬到哪里去,老太婆要还是制衣厂的职工,还能让厂里给安排住的地方。

城里住房这么紧张,房子可不好租。

这时林永年从隔间走了出来,脸色十分难看。

“爸,我妈要搬哪儿去?”林建设问。

“23号院,房子她都已经租好了,明天就搬。”林永年走到凉椅前坐下。

刘琴:“……”

竟然租到房子了,死老太婆运气还挺好。

林建设:“23号院住的人可鱼龙混杂,都不是省油的灯,我听说还住着偷儿呢,住里头的人老丢东西,那里头住的人,可不像咱们院儿这些住了几十年的老邻居那么和善。我妈一个老女人带着我小妹,家里没个男人撑腰,去了准被人欺负。”

“等她受了欺负就知道咱们的好了,用不了多久,准会哭着回来。”林建设抄着手十分笃定的道。

“到时候您老也拿拿乔,可别她一哭,你就心软直接同意她回家了,不然她以后还得犯病。”林建设拍着林永年的肩膀说。

林永年粗声粗气道:“这还用你说。”

李书萍这个好日子不会过的老太婆,非要闹到这个地步,那就让她出去过那苦日子试试。

出去了受了欺负,她才能晓得,家里的日子是有多好,他林永年对她是有多好。

“啊切,啊切……”快走到国营饭店门口的李老太打了两个喷嚏。

“妈,你是不是着凉了?”林小玉关心问。

李老太揉揉鼻子,咬牙切齿,“没有,准是你爸和你二哥在骂我呢。”

林小玉:“……”

“爸,咱们晚上吃什么?”林建设肚子饿了。

林永年看了一眼厨房的方向,“厨房里有米有面,煮呗。”

林建设用手碰了碰刘琴,示意她去煮饭,刘琴老不高兴了,嘴巴噘得可以挂油壶。

林建设又推了推她,她才用力踏着地去了厨房。

林永年皱眉,花那么多彩礼娶回来的,煮个饭还不乐意,也不知道她爸妈是怎么教的。

刘琴用煤油炉子煮了三碗煎蛋面,林建设把面端到堂屋,“爸,来尝尝琴琴的手艺。”

林永年早饿了,拿起筷子就吃,吃了一口就撇着说:“没你妈煮的面好吃。”

刘琴听见这话当即就不高兴了,端着碗坐到林建设旁边,放碗的时候手很重。

林建设也觉得没她妈煮的好吃,但怕刘琴不高兴,还是大口大口地吃着说:“好吃,我觉得比我妈煮的还要好吃。”

林永年:“……”

他舌头怕是坏掉了,分不清好坏。

李老太和林小玉在国营饭店吃了红烧肉,吃完母女二人就去了23号院打扫卫生,院里的人都在自家煮饭吃,也就没打上照面。

房间小,打扫起来快,不到半个小时就收拾干净了。

晚上七点半张家都还没开饭,无他,在鞋厂上班的张大强和张二强加班还没回来。

林国栋抱着儿子俊俊坐在凳子上等着,俊俊摸着小肚子说:“爸爸,俊俊饿了。”

林国栋也饿,“再等一等,大舅舅和二舅舅还没回来呢。”

张娇舍不得儿子挨饿,就跟她妈说:“妈,要不咱们先吃吧,给大哥二哥把饭留出来就是了。”

张母还没开口,张大嫂就尖声道:“大强和老二都是家里的顶梁柱,那肯定是顶梁柱什么时候回来,就什么时候开饭,这个规矩不能坏。大宝和二宝不也都等着吗?”

大宝和二宝是张家的两个孙子,一房一个。

“……”张娇一噎,看了一眼两个侄儿,他们刚才是吃了饼干的,她家俊俊可没有。

大嫂给孩子饼干的时候,俊俊眼巴巴地望着,大嫂说就两块了,也没掰半块给俊俊。

她平时也没少往娘家拿东西,她的孩子在娘家却连半块饼干都吃不上,张娇寒心极了。

张二嫂也跟着说:“咱们家就这规矩,这规矩还是爸妈定的呢,娇娇你要是不想等,可以带俊俊和妹夫回自己家呀。”

都在娘家吃几顿了还不走?

回个娘家,还要带着男人和孩子一起来吃,就没见过脸皮这么厚的。
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